胸腔镜微创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韩振民
2025, 43(6):
180-184.
摘要
(
21 )
PDF (16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运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4年3月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心肺功能、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48 h,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术后48 h,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心率、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心率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CD3+、CD4+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开胸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可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减轻肺功能与免疫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