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虹,王栋.《黄帝内经》经络病位思想探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6(1): 2634-2636. [2] 陈锐锋,谭春林.大数据视域下知网首发的新冠肺炎专题中文论文文献计量学分析[J].科技传播,2020,12(19):10-14. [3] 蒋羽. 面向中医方剂配伍的中药文本挖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3. [4] 王德深. 中国针灸文献提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 [5] 李振吉.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6] 黎敬波,马力.中医临床常见症状术语规范[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 [7] 黄龙祥. 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4. [8] 肖薇,刘步平,陈晓虹,等.《灵枢·经脉》“是动所生”头面病候特点辨析[J].环球中医药,2020,13(10):1748-1750. [9] 沈菁,严洁.经脉(穴)与脏腑相关效应规律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1):76-77,80. [10] 丁瑞庆,刘书坤.针刺与全息的相关讨论[C].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2011,8. [11] 许骞,张建斌.对《脉经》脏腑讨论的初步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26(3):307-308,353. [12] 王东,殷克敬,任柯昊.浅析孙思邈对针灸医学的贡献[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35(7):3734-3736. [13] 林美君. 王焘《外台秘要》灸疗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 [14] 郭秀婷,马铁明.辨经取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7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4):90-92. [15] 邵彩林,吉训超.引经药临床应用探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2):235-237. [16] 张洁,贾红玲,张振领,等.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行间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J].山东中医杂志,2020,39(8):773-781. [17] 柳原. 数据挖掘技术在蒙医治疗心刺痛的处方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3. [18] 车慧,李夏,唐旭东,等.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组方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14):2091-2096. [19] 梅泰中,许吉,张洋,等.2012-2017年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状况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70-72. [20] 董石,姜苗.《黄帝内经》洞字与所涉病证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56-4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