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昕姝,高岩,李芳,等.心肺运动试验指导有氧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2,57(10):1078-1081. [2] 张建薇,卢璇,朱欢欢.多学科模式下四阶梯心脏康复在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全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5):538-540. [3] 罗江安,贺惠娟.高强度间歇训练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3):78-82. [4] 李燕萍,肖桂芳,黄婷婷,等.“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7):13-16. [5] 曹阳,徐杨燕,朱丹丽.双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127-130. [6] 张志芳,荆松宾,席丽娟.心脏优化训练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心绞痛发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0):1839-1844. [7] 李莹莹,王华.《2022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从新指南看治疗进展[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5):417-421. [8] 魏金玲,魏小红,康云鹏,等.标准化交班模式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2023,18(2):183-186. [9] 姚雪媚,张晓洁,潘玉嫦,等.多学科团队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干预效果[J].河北医药,2023,45(3):466-470. [10] 涂舒涵,关红,王秋节,等.远程康复技术在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8):1414-1419. [11] 王媛,刘丹,刘培良,等.呼吸肌训练对老年慢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3,58(2):152-155. [12] 周策,王闪,万博雅,等.食物交换份手测量饮食教育在居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3,45(11):1676-1679. [13] 王荣杰,王立春,王晓翠,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3):121-124. [14] 邱清艳,杜薇,牟英,等.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心脏康复模式改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1):81-85. [15] 曾春梅,凌政,赵艳梅,等.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1):67-70. [16] 王用,邢玉龙,史云桃,等.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的心脏有氧康复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8):38-43. [17] 管思彬,张庆柳.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3):484-486. [18] 池蕾娟,刘宏军,杨超君,等.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3,45(1):149-154. [19] 康翠霞,程方兵,张伟珍.早期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BNP和神经激素水平的影响[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5):850-853. [20] 王娟,史敏,尹姣,等.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及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6):881-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