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博,龙衍,杨智明,等.湖南地区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9):786-791. [2] 邱海波,曹素梅,徐瑞华.基于2020年全球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负担的时间趋势及与美国和英国数据的比较[J].癌症,2022,41(4):165-177. [3] 张伟,侯惠民,王淼,等.老年人移行区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323-328. [4] 骆万超,温红,罗欢嘉,等.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对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预测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3,28(7):623-626. [5] 谭智勇,付什,左桀明,等.前列腺健康指数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3,44(3):234-236. [6] 莫利才,蒋武斌,汪佳佳,等.前列腺健康指数密度对PI-RADS v2评分3分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J].浙江医学,2023,45(6):590-593,598,后插2. [7]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欧洲泌尿学会更新前列腺癌诊疗指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6,21(5):399-400. [8] 曾浩,魏强,石明,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04,19(1):33-35. [9] 周晓蝶,王建军,徐向军,等.偶发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1,27(2):145-149. [10] 付书凡,杜新雨,廖栩鹤,等.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显像用于前列腺癌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3,39(3):453-457. [11] 郝伟玉,韩颖,武峰美,等.代谢综合征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3,15(3):162-165,172. [12] 钱宇航,陈浩杰(综述),虞永江(审校).前列腺健康指数的发现与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6):1134-1136. [13] 路惠茹,梁亮,谢宏俊,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及其衍生指标对PSA 4~20 ng/mL患者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3,28(4):347-350,358. [14] 仁赵玲,马润,胡莹,等.前2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健康指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刊,2022,57(4):416-420. [15] 范博. 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PSA动力学在不同治疗方案中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2,42(6):1130-1133. [16] 张鹏,李鑫钊,梁清,等.血浆纤维蛋白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7):11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