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时珍著,王庆国主校.《本草纲目》(金陵本)新校注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 周世权,马恩伟.植物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6-27. [3] 高学敏. 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 焦方霞. 平性药的现代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9,34(3):494-496. [6] 顾长安,整理.黄帝内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258. [7] 王洋洋,匡海学.中药四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五味的关系[J].中草药,2023,54(4):1329-1341. [8] 朱卫星,陈方,李爱光,等.中药苦杏仁炮制的研究概况[J]. 中国药房,2007,18(24):1907-1908. [9] 周路红,宋志萍.李时珍对“谨和五味”饮食养生方法的贡献[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179-180. [10] 林俊芝,张定堃,段渠,等. 中药涩味的形成原理及掩蔽技术的研究概况[J]. 中草药,2014,45(18):2716-2721. [11] 何小磊. 郁李仁本草考证[J].亚太传统医药,2022,18(1):182-192. [12] 王盈蕴,吉红玉,朱向东.芡实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21,41(5):664-667. [13] 薛玉珠. “每日坚果”的中医解读[J].中医健康养生,2023,9(8):13-15. [14] 赵玉升,胡杰,等. 苦杏仁炮制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21,27(3):175-180. [15] 孟雪莲,陈曼玲,陈长兰,等. 莲子心生物碱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6(3):229-236. [16] 许成梅,马雅鸽,张希,等.核桃健脑的研究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2020,28(5):181-189. [17] 李瑶. 大枣补脾益胃功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8] 齐欢欢,祖明艳,杨平仿,等.莲子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 植物科学学报,2020,38(5):716-722. [19] 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287. [20] 张亭,珠娜,刘睿.核桃低聚肽润肠通便功能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2019,35(9):1225-1228. [21] 金起凤,周德瑛主编.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22] 邵俊丽,陈仁寿.《本草纲目》美容药物探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3):400-402. [23] 杨万章. 《本草纲目》果部部分果品的药食价值及开发前景[J].西北药学杂志,1989,4(3):43. [24] 于艳奇,杨明源,吕春茂,等.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板栗品质综合评价[J].食品工业科技,2025,46(2):280-291. [25] 王婧萤,陈涤平,许梦晨,等.从《内经》“五果为助”释义果品养生[J].中国果树,2021,63(7):84-90. [26] 徐海荣. 中国饮食史卷3[M]. 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12. [27] 初百吉,徐庆利,刘宝华,等.植物奶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中国乳业,2023,48(9):119-124. [28] 刘原媛. 坚果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对保健功能的影响[J].食品工程,2021,46(8):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