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昊东,杨巧芳.基于《黄帝内经》“天地人三才”的一体医学模式分析[C]//榆林市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二).内蒙古医科大学,2023:4. [2] 慢喉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2):213. [3] 刘畅,王献,黄旨涵,等.三才理论在针灸治疗热病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研究,2022,35(4):5-8. [4] 郑涵,鲁明源.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三分法[J].中医杂志,2020,61(9):757-761. [5] 魏然. 社会因素与慢喉痹患者的病因病机相关性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1. [6] 邱佳,胡玲,李丹艳,等.岭南地区慢性咽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5):442-444. [7] 张雄,高莉莉.浅谈护胃气治慢喉痹的重要性[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ENT branch),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2017:1. [8] 张子旋,安逸,张馨文,等.基于“天地人三才”思想探析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7):1125-1130. [9] 张欣,刘方铭,王寿兰.从“天地人三才”思想浅析针刀松解颈周腧穴联合黄芪泽泻汤治疗颈性眩晕[J].中医外治杂志,2023,32(2):114-116. [10] 卢言琪,孟启明,陈玉英.三才理论下《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人气的气运变化交接时间考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4):72-75. [11] 胡蓉,梁建庆,李金田,等.基于“三才”思想探讨敦煌医学中的三焦理论[J].西部中医药,2022,35(1):76-79. [12] 杨晨曦,鲁明源.三焦理论的发生学原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663-6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