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晓东.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S02):80-8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 陈育珊. 隔姜灸治疗尿潴留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6):160-173. [4] 高云燕.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J].健康养生,2020,(4):287. [5] 梁伟兵,周美芳,黄锦辉,等.润肠汤联合痔愈洗剂治疗混合痔套扎器改良内扎内注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13-16. [6] 吴赛花,占影芳,祝晶莹,等.导尿管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4):222-22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001.9-94[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 李玉乔,方钊,张东亮,等.退变性及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手术前后矢状位参数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3):228-234. [9] 张书信. 肛肠外科并发症防范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5. [10] 龙庆,李俊,闻永,等.耳穴揿针联合穴位贴敷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9):2123-2126. [11] 张岩. 预见性护理对产妇分娩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改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15-18. [12] 李鹏飞,丘余良,阮诗玮.李东垣"肾之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J].中医药通报,2022,20(6):22-25. [13] 闫新宇. 基于古代文献的耳与脏腑经络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8. [14] 袁德俊,吴康郁,黄晓冰.王不留行对脂多糖和H2O2诱导RAW264.7细胞炎性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影响[J].中成药,2021,43(7):1919-1923. [15] 乌达美,刘素珀,毕春强.观察耳部铜砭刮痧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骨折后失眠的护理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S2):157-158. [16] 仲艳敏,胡玉芹,薛玉珍.中药封包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5,19(11):2217-2219. [17] 许亚芳,史薛红,桑晓云.穴位按摩配合艾盐包热敷预防阴道分娩产妇尿潴留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10):188-190. [18] 杨晓静,张永贞.中药封包热敷联合穴位脉冲电刺激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天津药学,2022,34(1):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