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玉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机制及其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4,45(2):140-143. [2] 王英,郝利,马雪,等. 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重庆医学,2017,46(32):4597-4599. [3] 张丽,程海昉,薛炘,等.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中西医康复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4):452-456. [4] 许雷雷.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的影响[D]. 郑州:郑州大学,2018. [5] 李春梅,尹丽丽,王理康.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58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08,49(9):809-811.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6):523-55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2-83. [8] 刘明月.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3. [9] 吕小新,李超玉,翁燕琴. 针刺与隔药灸经筋结点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1):113-115. [10] 郑琦,高霞,柴杰,等. 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23,21(8):1397-1401. [11] 严广斌. 视觉模拟评分法[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2):273. [12] 张晓雪,王睿月,樊虹玉,等. 上肢功能测试量表的汉化及其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8):1022-1027. [13] 徐阳,金凡夫,赵丽,等.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与收缩压变化值在颅内出血性转化中的预测价值[J]. 安徽医药,2021,25(2):250-254. [14] 挥晓平. 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45-381. [15] 王芳,张艳波,龙英华,等. 跨理论模型在预防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24,31(17):49-55. [16] 胡佳婷,秦小怡,姜玭. 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2024,31(1):9-11. [17] 吴丹丹,吴巍巍. 康复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0):163-165. [18] 贾金金,朱振明,吴立峰. 针刺经筋结点配合功能性电刺激脚踏车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0):55-58. [19] 钱婷婷,孙培养.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11):2261-2266. [20] 沈志全,孙娜,王愉鸿,等. 经筋刺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3,39(12):26-30. [21] 热米拉·卡玛力,王萌,牛相来. 经筋刺法联合头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2,43(12):1790-1792. [22] 段权,梁美爱,钟平,等. 毫火针经筋刺法治疗卒中后肌张力障碍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23,41(3):193-196. [23] 曹坤燕,郭珈宜,李峰,等. 经筋刺法在骨关节病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疗养医学,2023,32(2):148-151. [24] 王列,马帅,马铁明,等. 激痛点与阿是穴、压痛点、腧穴、经筋点、结筋病灶点辨析[J].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1,13(6):415-417. [25] MA S X.Nitric oxide signaling molecules in acupoints:toward mechanisms of acupuncture[J].Chin J Integr Med,2017,23(11):812-815. [26] 张瑜,马铁明,白增华,等. 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的Meta分析[J]. 针刺研究,2017,42(2):178-182. [27] 荣姗姗,张建强,王少众. 经筋结点电针联合活络伸筋方对老年中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控制及神经元修复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1):155-158. [28] 孙成雪,董宝强. 恢刺经筋结点联合督脉隔姜灸对中风后上肢屈肌痉挛协调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8):185-191. [29] 盛国滨,邓亚萍,薛瑞冬,等. 电针手部经筋结点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期手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2):209-213. [30] 冯兵,史静琴,杨斌,等.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广西医学,2022,44(20):2438-2441. [31] 彭莉群. 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2023,30(6):12-14. [32] MOHR J D.Management of the trunk in adult hemiplegia the Bobath concept[J].Neuron,1990,3(3):1-12. [33] 康欣玲.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5):529-530. [34] 赵丹,董宝强. 针刺筋结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1):97-100. [35] 盛国滨,卜秀焕,龚娟娟,等.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