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成明,詹根龙,徐庆,等.苓桂术甘汤合桂附地黄丸加减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3,55(16):10-15. [2] 刘学焕,郝彩仙,刘筠,等.基于影像学的耳源性眩晕诊疗与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22,57(6):592-597. [3] 刘怡聆,曾莎莎.眩平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庭症状指数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和跌倒发生情况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0,42(5):727-730,792. [4] 白莉萍,褚悦同,张阳,等.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耳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40-41. [5] 宋红磊. 涤痰定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源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9):1582-1585.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11):805-812. [9] 张翔,尹辛成,李春根,等.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青年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20,55(12):1353-1354. [10] 邹曙光,毛秋月,彭安全,等.视频头脉冲试验、冷热试验和眩晕障碍程度评定量表诊断听神经瘤的价值[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36(8):613-616. [11] 刘怡聆,曾莎莎.眩平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中阻型耳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庭症状指数评分、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和跌倒发生情况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0,42(5):727-730,792. [12] 陈秀美,占仕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痰浊上蒙证的临床疗效评价[J].北方药学,2023,20(12):161-163. [13] 张子岳. 40例老年耳源性眩晕的诊断与疗效[J].康颐,2022,10(6):7-9. [14] 岑旭标. 温胆汤联合泽泻汤治疗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9):175-177. [15] 肖玥. 马来酸桂哌齐特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36-137. [16] 胡士明.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6):117-119. [17] 倪俊,陈会生,陈国芳,等.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合并明显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5):474-480. [18] 朱玉岚,郑云枫,彭国平.单煎和共煎对泽泻生品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水煎出提取率的比较[J].福建中医药,2006,37(2):39-40. [19] 纪越,王拓然,刘春柳,等.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现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2):156-160. [20] 王依明,王秋红.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21):2676-2682. [21] 马艳春,范楚晨,冯天甜,等.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12):108-111. [22] 那丽莎,栗昭生,郑帅,等.浅析天麻的鉴定、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0):129-130. [23] 姜雯.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前庭性眩晕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基础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3. [24] 姚宇,张娟,张晚秋,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泽泻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机制[J].中医临床研究,2023,15(5):1-7. [25] 柯珂. 刘玲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3. [26] 王俊伟,谢荣波.涤痰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8):77,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