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洪瑞青,解庆丽,张元元.放松训练护理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60-62. [2] 熊芳,章丽平,吴丽娟,等.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心理弹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4):81-84. [3] 贾安红,杨丽娟.积极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情绪状态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3):2359-2362. [4] 刘慧,孔令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联合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7):81-84,160. [5]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6] 卢珊,段昕雨,邱明悦.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纵向等值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5):950-953. [7] 刘寰忠,李泽爱,沈怡芳,等.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在儿童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57-960. [8] 刘志喜,石倩萍,杨洪霞,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在护理人群中的信效度评价[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20,33(3):173-176. [9] 刘敏,黄慧英,吴翠花.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845-1847,1851. [10] 陈新霞,何飞,陈梦逸,等.阶梯式护理模式对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3,21(6):1077-1080. [11] 贾安红,杨丽娟.积极共情反馈式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情绪状态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3):2359-2362. [12] 刘星,向锋,李金浓.实施叙事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J].临床护理研究,2023,32(3):105-107. [13] 穆莉莉. 陪伴式情感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101-103. [14] 邓美华,傅芳.帕罗西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观察及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106-107. [15] 章淑萍,纪娅如,沈安琪.陪伴式情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2142-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