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俏英,平月红,张小琴.共情护理联合治疗性沟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负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1):3733-3735. [2] 李红,马晶,王娟,等.综合性管理措施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19):2980-2982. [3] 刘琼. 循证护理模式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17):2129-2131. [4] 李真真,孙雪勤,徐新莉.LACE风险模型下的护理干预策略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入院率的影响[J].广州医药,2023,54(8):58-62,69.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影像学组,汪芳,等.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2):109-125. [6] 梁冰,李应清,陈康,等.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心肌损伤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6):1220-1226. [7] 杨莹秋. 家庭赋权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0):1504-1509. [8] 王琼,柴祥雪.综合康复训练指导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3):96-98. [9] 陈永良,薛晶,房大广,等.预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4):29-33. [10] 郝晶晶.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23,24(4):578-581. [11] 冯娟,王静.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护理风险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2):177-180. [12] 雷涛,刘松涛,沈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效应[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3,40(2):297-303. [13] 陈永良,薛晶,卢黎明,等.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IGF-1 IL-6 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河北医学,2022,28(12):2026-2030. [14] 张静,陈英,蔡庆慧,等.乌司他丁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度肺感染患者ARDS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及HNE/PI3平衡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11):117-120. [15] 张茂允,孟祥敏.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0):83-85. [16] 赵义熙,梁贵友,刘颖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DS发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18):3058-3062. [17] 吴玉丹,梁梅兰,吴美景,等.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7):85-88,116. [18] 周奉辉. 胸外科手术后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治疗[J].世界复合医学,2020,6(5):92-94,131. [19] 姚雷,宋杰,赵露林,等.心肺转流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TNF-α和8-isoPGF_(2α)浓度与术后ARDS相关性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3):217-222. [20] 刘显峰.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14,49(5):413-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