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家刚,郑睦锐.2013—2017年广州市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1):38-42. [2] 廖慧,何睿颖,邹艳.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H-FABP,cTnⅠ,NT-proBNP的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22,47(4):477-481. [3] 杨飞,肖纯.血清凝集蛋白-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2):163-166. [4] 陈凯,董静,赵学飞.槲皮素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减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2,49(3):157-163. [5] 蒋世亮,季晓平,张运.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发布关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4年修订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2-64. [6]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25-930. [7] 王晶晶,蔡丽丽,丁海杰,等.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构建循证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心境状态和Killip分级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11):1022-1027. [8] 孙恒,胡宇才,张岚,等.心脏磁共振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9):964-966. [9] 史苏娜,梁日晶,贾相科,等.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E-选择素,P-选择素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应用价值[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2,22(1):43-46. [10] 刘国星,杜见霞,刘秀红,等.沉默miR-208a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河北医药,2022,44(1):36-40. [11] 李泽桦,曾宇宏,冯丽芸,等.氧化三甲胺促进M1型巨噬细胞极化加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0):2531-2537. [12] 余明艳,李芳.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1):79-81,85. [13] 王克,轩静静.罪犯血管为右侧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20,35(10):890-894. [14] 黄利强,程道宾,叶子明,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联合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70-175. [15] 张梁,郭雨桐,刘越,等.炎症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2):192-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