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甜甜,沈卫英,盛丹,等.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新生儿Apgar评分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4):815-818. [2] 廖婵,梁春燕,赖玉娥,等.母乳喂养情景模拟训练在早产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22,51(13):2199-2202,2207. [3] 章田华. 行为导向法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育儿技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3):97-101. [4] 张宏博.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35-37. [5] 游悦.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对产后缺乳患者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6):954-956. [6] 宗行万之助.疼痛的估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VAS)[J].疼痛学杂志,1994,(4):153. [7] 吕银婷. 新生儿乳房爬行运动对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0):766-771. [8] 刘性英,肖桂兰,唐斌.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缺乳初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134-137. [9] 许银各,李雪燕,刘会巧.生物养育法联合赋能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4):117-120. [10] 蚁持缨,李秀金,陈益萍.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遵医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2,42(5):138-139. [11] 李春建,谢梦林,杨小容,等.耳穴压豆联合中医五行音乐干预在初产妇产后缺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1,27(6):123-126. [12] 戴颖珏,杨丽梅.穴位按摩与耳穴压豆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疼痛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4):202-205. [13] 岑慧萍,李信群,夏佳芬.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对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0,19(11):75-76. [14] 张佳佳. 耳穴压豆配合穴位埋针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11-113. [15] 徐贞淑,裴凤霞,俞永梅.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促进产后泌乳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0,52(7):120-122. [16] 邓开姣,高显舜,党从霞. “三早”健康教育配合护士-家属联合支持辅助手法按摩对初产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5):2034-2037. [17] 刘性英,肖桂兰,唐斌.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缺乳初产妇乳汁分泌、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134-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