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刚. 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4):58-62. [2] 杨善军,李季,李宏玉,等.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8):3084-3087,3092. [3] 刘襄,卫哲,徐君君,等.康复训练联合头针对脑出血后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77-79. [4] 袁昌杰,黄必德,韩克行.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8):1259-1261.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9-40. [7] 严晓华,何璐,郑韵,等.改良Ashworth量表与改良Tardieu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评定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8-21. [8] 毕胜,纪树荣,顾越,等.运动功能状态量表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14-116. [9] 周青青,施加加,倪波业.扩展Barthel指数与功能独立性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等级中的对比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7):602-606. [10] 刘怡均,林向英,张燕.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用于终末期肾病的信效度验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1,42(4):635-641. [11] 黄荷,李翔,韦朝阳,等.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并发下肢痉挛患者康复效果及血清BDNF、PDGF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5):2948-2951,2956. [12] 王欣,胡川,卢秀艳,等.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5):396-400. [13] 陈清法,黄华垚,陈振强,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4):437-442. [14] 何诚,万文俊.头电针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2):275-279. [15] 吕学海,刘运平,叶秋桠,等.Bobath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0):1505-1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