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爱宁,张艺,季烨龙,等.时钟基因Period家族的昼夜节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1):4212-4218. [2] 周沫,陈月,钱文杰,等.肢端肥大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血清标志物的变化及长效奥曲肽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2,47(1):65-71. [3] 蔡晓娜,何益平,翟小亚,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535-4539. [4] 叶平. 无心血管疾病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一级预防的调脂策略思考[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3):225-228. [5] 贾岩,靳嘉岩,王晓明,等.体积调节性阴离子通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9):1000-1002. [6] 王朝霞,李卫国.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老年心血管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检出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88-290. [7] 刘兵华,韩红彦.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及左心房面积指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0,26(5):511-514,548. [8] 雷婷婷,张倩.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及静息心率对冠心病病程进展诊断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7):854-856. [9] 李璐娜,张杨春,兰凯,等.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联合心率变异性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12):1962-1965. [10] 楚俊昆,赵倩,门莉,等.基于可穿戴心电设备的互联网+医联体诊疗新模式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3,21(2):160-165. [11] 薛政凯,陈康寅.人工智能辅助的心电图诊断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3):283-288. [12] 王清松,陈韬,韩宝石,等.智能可穿戴十二导联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7):738-744. [13] 徐志伟,刘茜茜.心电图T波变化情况、血浆N-proBNP水平和Gensini评分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及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0,38(3):520-524. [14] 王林慧. 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肌损伤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1):2499-2502. [15] 彭隆,王嘉睿,刘金来,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比较[J].广东医学,2020,41(9):890-893. [16] 林超. 动态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4):177-179. [17] 杨玉青,王欣彤,江磊磊,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率变异性降低相关因素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22,24(3):248-252. [18] 周宗平. 不同年龄段心肌炎患儿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3):565-568. [19] 张波,纪大鹏,代菁,等.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15):2980-2983. [20] 刘晓利,刘垚.心率变异性在心电图ST-T改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24):3658-3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