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登本. 基于《黄帝内经》皮部理论探求疏通经络外治法获效的机理[J].中医药通报,2022,21(9):1-3. [2] 王静. 灸法与皮部理论相关性的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12):5-7. [3] 龚憬. 经络皮部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4(4):10-12. [4] 张雪华. 皮部理论在临床治疗及预防保健中的运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3):34-36. [5] 罗庆道,诸凤鸣,雷实惠,等.经络皮部理论探讨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J].云南中医药杂志,1984,5(4):36-38. [6] 罗玲,王静,尹海燕,等.灸法卫气与皮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31-834 [7] 王景明. 关于皮部与艾灸治病养生的相关性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0):9-11. [8] 许云祥,陈贵珍,张家维.张家维教授皮部理论临床应用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44-45. [9] 余文英,黄明愉,吴倩雯,等.捏脊疗法激活皮肤免疫探讨[J].福建中医药,2018,49(3):86-88. [10] 李玉仙,李志道,陈波,等.对“十二皮部”称谓的探究[J].学术争鸣,2020,11(6):21-23. [11] 王雪峰,张秀英.中医皮部络脉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15,56(10):821-823. [12] 王春兰,陈泽林,郭义.中医皮部疗法的应用现状及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8):86-88. [13] 张欣,刘明军,尚坤,等.基于“皮部”理论推拿疗法对家兔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421-1423. [14] 唐胜修. 牵涉痛区与皮部的比较研究[J].广西医学,2002,24(2):234. [15] 曾觉铭,陈丹凤,李金香.从“肠-脑-皮肤”轴失调以及痤疮和抑郁症的重叠炎症和免疫机制探讨针刺治疗的可能性[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34(12):2211-2219. [16] 顾恪波,孙桂芝.“卫气”与免疫相关性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 2012,44(10):75-77. [17] 郭骏骐,齐力,刘明军,等.皮部推拿法对免疫抑制家兔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2904-2905. [18] 张欣,王谦鑫宏,赵慧杰,等.基于皮肤免疫理论的“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7(1):232-234. [19] 龙抗胜,叶勇,李铁浪,等.从经筋-皮部系统探讨脏腑疾病的推拿治疗[J].中医药导报,2022,28(3):195-198. [20] 雷龙呜,伦轼芳.皮部理论在推拿(按摩)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