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诚波,蔡敏秋,许红苗,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与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8):1206-1209. [2] 史振怡,胡敏,陈昌盛.14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特征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3,18(6):705-708,712. [3] 许桂坤,黄艳玲,龙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J].西部医学,2022,34(4):615-619. [4] 刘磊磊. 某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切口引流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2,19(6):803-806. [5] 李云鹏,石冰,张浚睿,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专家共识(2021)[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56(2):136-144. [6] 唐圣斌,李琴,雷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32(1):46-50. [7] 王冠,张雪林,王政.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回顾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51-53. [8] 闻璐璐,孙晓姗,邓丽萍,等.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8):185-188. [9] 郑胜平. 1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2):56-58. [10] 唐荣飞,热孜亚·艾海提,阿地力·莫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颌面部的应用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21):3018-3021,3027. [11] 杨佐谊,叶蕾,郑凌艳,等.19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高血糖患者回顾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3,21(4):360-365. [12] 金介.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院内不良结局状况及其危险因素[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11):2052-2055. [13] 丛麒峰,付洪海,王芳,等.影响牙源性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4,47(3):196-200,205. [14] 徐飞.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10):35-36. [15] 孙岳,李芳,张恺,等.血清前白蛋白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表达及意义[J].上海口腔医学,2023,32(2):17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