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媛,陈庆丽,杨潇.机器人辅助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9):90-93. [2] 李双妮,张苗,袁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11):1828-1829. [3]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312. [4] 缪艳霞,郝卫文.医护共情查房对急诊观察室肠梗阻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0):916-919. [5] 周非非,张一龙,李舒扬,等.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的信度分析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3):256-262. [6] 方瑜,王慧君,何家秀.综合干预对经鼻插入型肠胃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2):1987-1988. [7] 周春香,杨群,武姮静,等.腹腔引流液TNF-α、IL-6联合血清PCT、CRP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预测价值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7):41-45. [8] 崔士和,朱慧杰,马正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34):2652-2657. [9] 李秀轻,李敏,许志娟,等.专案管理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行LPD患者围术期健康知识规范执行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43(1):142-145. [10] 孟令宽,傅鑫,陈东风,等.2011年至2021年我国416例腹内疝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2,31(1):22-27. [11] 王桂新,张剑涛,袁春华.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413-415. [12] 柴亚如,高剑波,吕培杰,等.CT客观相对强化值与主观视觉评价法在闭袢性肠梗阻肠壁缺血诊断中的效能对比[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41):3411-3416. [13] 杜记涛,曹建,赵稳,等.粘连性小肠梗阻后肠绞窄发生影响因素及其与术后梗阻复发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6(5):661-665. [14] 孙家琛,陈俊榕,刘亚男,等.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0,41(5):741-746. [15] 裴彩珍. 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措施对中老年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258-260. [16] 袁功佳. 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睡眠、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7):936-938. [17] 翁晓晖,陶亮,贺强,等.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4):388-392. [18] 李双妮,张苗,袁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11):1828-1829. [19] 许建多,刘云星,郑志刚,等.甲泼尼龙治疗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8):2814-2817. [20] 胡明翠,李典珍.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3):3363-3365. [21] 周李娜,潘欣欣,蔡晓燕,等.基于整体整合医学理念的快速护理管理模式在老年恶性肠梗阻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S2):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