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慧,秦颖颖.探讨手术内采取保温护理对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2,16(2):137-139. [2] 毛响,陈晓凤,马海春.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低体温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0):40-42. [3] 王芳,顾良友,刘文杰,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发生术后低体温的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21(4):256-259. [4] 颜雷雷,廖德珺,金倩倩,等.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对急诊创伤手术患者体温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12):1459-1465. [5] 刘志琴. 术中保温护理在预防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及术野感染中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2316-2318. [6] 刘瑛琪,钱方毅,李宗浩.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C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二十)低体温[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 3(5):287-288. [7] 吴玉兴,刘小菊,黄会,等.中药热熨联合穴位贴敷对妇科术后低体温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新疆中医药,2020,38(2):57-59. [8] 常梅,孙秀兰.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胃癌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2,30(3):118-120. [9] 冯春燕,潘建娣,诸飞飞.艾灸神阙穴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6):1448-1450. [10] 陈丽梅,王慧,张高传,等.艾灸"足三里"和干姜水提取液对正常大鼠胃能量代谢作用机制差异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3):768-777. [11] 毛竞宇,刘昊,高飞,等.艾灸对脾肾两虚兼血瘀证低中危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及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1,41(11):1216-1220. [12] 郭阳阳. 循证护理联合艾灸在白血病化疗期间中心静脉置管诱发感染的护理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4):103-106. [13] 项海燕,黄立峰,朱锋杰,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围术期病人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J].护理研究,2022,36(5):767-772. [14] 黎万琳,张玉玲,陈淑琴.结构化低体温干预方案对宫颈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复苏期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6):45-47. [15] 吴微微. 全面实施保暖措施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对术后低体温寒战发生的情况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1):3555-3556. [16] 马俊杰,马铁明,王列,等.艾灸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1,46(9):769-774. [17] 崔田田,易岚,欧阳厚淦,等.热敏灸对盆腔炎症模型大鼠影响的三焦焦膜理论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20):3168-3172. [18] 陈国立,黄一乐,陈哲颖,等.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机器人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22):4067-4071. [19] 孔珊珊,邓露,申海艳,等.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2):165-171. [20] 张董瑜,冯琪,邵长会,等.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19-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