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BNP)监测下精准护理联合个体化运动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塔娜, 高丽, 白秀敏, 康杰, 贾建如
								
									2025, 43(12): 
																			157-160. 
																										
								
									
 
										摘要 
										( 
9 )  
																														
										PDF (13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基于脑钠肽(BNP)监测下的精准护理联合个体化运动干预对心力衰竭(HF)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4年8月—2024年12月收治的HF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个体化运动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基于BNP监测的精准护理,连续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脏指标[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6WMT,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及干预后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加重、心源性休克等)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BNP、LVEF、S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NP水平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LVEF、SV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6W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6WMT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MLHF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脑BNP监测的精准护理联合个体化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HF患者BNP等心脏指标,提高患者6WMT及生活质量,还能预防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