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钰,柳亚杰,赵环.PAC弹性理论指导下分阶段康复指导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9):169-172. [2] 龚佳音,吴敏俊,王蓓.思维导图引导渐进性康复护理对SLE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56-59. [3] 杨莹,李冀,连冬梅,等.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60-67. [4] 温雅婷,郭霞,孙国堃,等.骨科专科护士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23,37(11):2043-2048. [5] 汪丹,白娜娜.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对胶质瘤患者依从性及医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2):175-179. [6]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3):172-185. [7] 程颖,魏殿军,姜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DAI评分与血液学异常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14-117. [8] 戴微微,冯伟伟,李德富,等.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3):160-165. [9] 陈秀敏,陈金梅,欧蕊.循证护理结合耳穴压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5):69-72. [10] 潘冬辉,段筱妍.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32):3709-3710. [11] 邹丽梅,范美英,陈小婷.角色赋予联合健康记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8):1138-1140. [12] 姜颖洁,鲍惠红,郁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吸附治疗的抗凝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9,18(1):38-40. [13] 景小勤. 免疫干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肾衰竭1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7):115-118. [14] 罗书立,肖志田,邝云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腰腹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全程个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9):118-119. [15] 陈红,刘钢,邓小玲,等.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2):144-146. [16] 郑军,贾冬云,经燕,等.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7,16(10):1074-1076. [17] 陈婷,何彦芳,郑佩庄,等.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在妊娠合并狼疮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12):1996-1999. [18] 王淑华,康爱绒,张群慧,等.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64-167. [19] 陈秀珍,王威.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199-200. [20] 董国萍,时红.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抑郁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6):725-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