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戈文舜,鲁波,沈寅,等.子宫下段分泌型子宫内膜样癌累犯子宫颈伴MELF浸润模式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1):125-127. [2] 钟萍萍,金玉兰,王新莲,等.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51(1):74-76. [3] 宗丽菊,向阳,于双妮,等.免疫检查点B7同源物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12):921-931. [4] 李坤,王静,金春亭,等.子宫内膜样癌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12):1398-1402. [5] 王伟,于水,宋波,等.52例伴MELF模式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2,44(1):24-30. [6] 刘彧,吴琼蔚,张文璎,等.BRCC3/NLRP3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癌转化中的机制[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3,30(1):35-41. [7] 张文娟,李江,林陶秀,等.基于阴阳学说探讨巨噬细胞M1/M2稳态失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J].环球中医药,2022,15(11):2175-2179. [8] 陈炯垣,刘芳,李劲,等.妇科盆腔恶性肿瘤偶发盆腹腔淋巴结淋巴管肌瘤病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51(7):647-649. [9] 尹闻科,宋晓艳.子宫内膜去分化癌1例及免疫表型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2):239-242. [10] 顾燠,程红燕,宗丽菊,等.子宫内膜癌伴MELF浸润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81-84. [11] 胡春芳,李丽红,李璐媛,等.51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2021,43(9):968-972. [12] 李娜,李瑞娜,李娇,等.HSF1通过上调MTDH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2,30(2):177-184. [13] 黄利珊,魏伟锋,梁晔,等.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激素受体表型下增殖和凋亡指标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22,44(5):461-465. [14] 淳彩璞,崔晓宾,胡建明,等.CRIP1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EMT的作用[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4(23):2409-2420. [15] 荆羽萌,赵海潮,白丽娜,等.NDRG1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与子宫内膜样癌MELF浸润模式的相关研究[J].医学综述,2020,26(3):491-497. [16] 韩虹宇,姜继勇.子宫内膜样腺癌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价值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54-59. [17] 贾梦,孙平丽,姚敏,等.子宫内膜样癌MELF式浸润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25(1):65-68. [18] 韩虹宇,姜继勇.子宫内膜样腺癌MELF浸润模式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45(4):450-454. [19] 梅珊珊,丁杰,倪喆鑫,等.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神经纤维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2,49(1):106-110. [20] 陈璐,林莉,朱小兰.巨噬细胞极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1):2751-2754. [21] 田小丽,高利昆,何惠华,等.原发性宫颈透明细胞腺癌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1,28(5):35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