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惟一. 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83-284. [2] 金丽燕,金春玉.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157-159. [3] 尹昊. 针刺合谷三阴交助产下胎作用浅论[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6):6-24. [4] 曹小丽,徐彦龙,李希贤,等.针刺干预自然分娩的选穴规律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12):45-50. [5] 和静,贾敬娜,李维.针灸应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12):1587-1590. [6] 杨柳,谢翠云,韩焕梅,等.中医针灸联合艾灸三阴交、Foley尿管水囊及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比较[J].世界中医药,2017,12(1):157-160. [7] 王晓辉,李灵格,刘霞,等.双针刺疗法对孕足月催产的作用及对血清LH、FSH水平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4):195-198. [8] 刘欣,李灵格,师晨松,等.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0):3528-3533. [9] 郁晶晶,薛杰,郑玮.针刺在辅助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产妇产程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6):92-94. [10] 孙娜,陈炯光,杨瑰艳,等.针刺对硬膜外阻滞初产妇无痛分娩结局及其血清COR、PRL、NO水平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6):727-732. [11] 何军,任秋生,蒋柳明,等.电针合谷三阴交对硬膜外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636-638. [12] 王辉,杨保仲,郭祺,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 针刺研究,2021,46(3):231-234. [13] 黄碧欣. 灵龟八法联合下胎穴对瘢痕子宫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96-97. [14] 郭婉清,连熙娜,罗彩云,等.针刺合谷、三阴交对35例早孕药物流产疗效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22,53(12):51-52. [15] 艾潇,王琳,刘晓瑜,等.电针合谷、三阴交穴辅助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8,43(7):456-459. [16] 马良宵,杨芳,朱江,等.不同刺激参数对电针辅助药物流产作用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7):477-480. [17] 徐鸿燕,杨芳,朱江,等.电针合谷、三阴交对药物流产近期副反应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7,27(2):103-105. [18] 朱江,张露芬,马良宵,等.电针合谷和三阴交穴增强药物流产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z1):113-116. [19] 丁敏,薛维华,张燕,等.针刺在药物流产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5,25(10):693-695. [20] 陈湘萍. 不同时机温针灸对药物流产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D].福建: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 [21] 陈晴,宁雪峰.生化汤加减配合针刺对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3): 1848-1850. [22] 巫春艳,沈爱明.先补“合谷”后泻“三阴交”对药物流产影响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8):27. [23] 黄笑艳,周欢.揿针疗法对人工流产术中镇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1,40(3): 315-318. [24] 阮冉,陈素华.针刺在人工流产术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2015,35(12):3134-3136. [25] 范靖琪,迎田景子,庄礼兴.从合谷、三阴交论导气同精针法促排宫内残留作用[J].中国针灸,2022,42(6):685-687. [26] 闫彩平,范晨,张立新,等.针刺治疗人工流产后宫内残留临床研究[J].新中医, 2019,51(4):221-223. [27] 庄琪珍. 艾灸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0):8-9. [28] 安民,赵娜,雷晓峰,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3,48(4):439-443. [29] 王美卿,朱江,张露芬,等.电针“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 中国针灸,2003,23(10):29-32. [30] 苑鸿雯,舒福政,陈滢如,等.电针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对孕晚期大鼠子宫平滑肌协调收缩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07-1211. [31] 刘俊岭,陈淑萍,高永辉.电针不同穴位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07,32(4):237-242. [32] 薛立文,苑鸿雯,陈滢如,等.优化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对孕晚期大鼠宫颈成熟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2,32(12):1105-1107. [33] 张鸥,王睿,李惠,等.补“合谷”泻“三阴交”对小鼠妊娠早期生育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1):1970-1971. [34] 金春兰. 电针对不同孕期大鼠子宫活动力及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35] 马良宵,朱江,张露芬.“合谷-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和留针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6,31(4):223-227. [36] 朱玲,杨芳,金春兰,等.不同频率电针对晚孕大鼠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12,37(4):281-285. [37] 朱玲,杨芳,陈滢如,等.不同频率电针对晚孕大鼠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093-2096. [38] 苑鸿雯,陈滢如,舒福政,等.不同电针参数组合针刺助产处方对孕晚期大鼠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2):112-117. [39] 李世珍,李传岐.常用腧穴临床发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7-271. [40] 张军,朱江.针灸抗早孕及引产催产的研究概况[J].中国针灸,1997,9(38):572-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