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养生保健》官方网站!

中华养生保健 ›› 2024, Vol. 42 ›› Issue (6): 37-40.

• 中医诊疗 • 上一篇    下一篇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脑供血不足性眩晕者脑血流、D-D、ET-1、NO水平的影响

杨乾乾1, 苗素云2   

  1. 1.兰陵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临沂,277700;
    2.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泰安,271000
  • 出版日期:2024-03-16 发布日期:2024-03-07
  • 作者简介:杨乾乾(1986—),女,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眩晕、脑血管病。

  • Online:2024-03-16 Published:2024-03-07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D-二聚体(D-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指标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选择经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用干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两组持续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血流速度]以及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D-D、ET-1、NO]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 BA、LVA、RVA各血流速度、血清NO结果相比于在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诸类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D-D、ET-1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满意,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降低D-D、ET-1水平,上调血清NO水平,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 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血塞通, 倍他司汀, 脑血流动力学, D-二聚体,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