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威,孟德轩,王文静,等.血清神经突起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关系及预后预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0,37(10):1919-1921. [2] 刘洪举,邱智,朱思刚,等.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和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8):716-721. [3] 庄合生,吴晓,陈小燕,等.康复护理预防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2):238-240. [4]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循证临床诊疗指南:成人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循证临床诊疗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3):161-165. [5] 关骅,陈学明.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2000年修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3):164. [6] 叶超群,孙天胜,刘智,等.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中文版的适用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529-532. [7] 陈强,吴德升,刘涛,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9,22(1):12-14. [8] 王小刚,杨彬,王亚寒,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11):991-995. [9] 张彤,于甲锋,刘杰,等.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20,41(3):379-380. [10] 曹宝全.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3):59-60. [11] 崔尧,丛芳,李建军,等.移动康复评定在脊髓损伤患者水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3):341-346. [12] 赵伟华,陶宏明,仇胥斌.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22,7(6):138-141. [13] 张哲,施凤超.综合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23):131-134. [14] 张子英,刘恒,赵静,等.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12):1075-1077. [15] 裴少保,尹宗生,张之栋,等.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7):1694-1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