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颖颖,姜丽娜.穴位刺激配合乳房按摩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缺乳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2):148-151. [2] 刘秀芳,梁慧娟,巫月红.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在剖宫产术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7):1015-1016. [3] 于艳,石廷琪,闫柏年.耳穴压豆联合药膳疗法对剖宫产后缺乳症产妇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19):3089-3093. [4] 尤昭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55-35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68. [6]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 [7]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97-331. [8] 曾彩贤,曾彩霞,黄建芳.假吃、耳穴压药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后缺乳初产妇自我效能与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2):27-29. [9] 刘玉玲,丁红梅,朱云飞,等.经穴推拿治疗剖宫产术后缺乳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5):686-692. [10] 何冠瑾,谢萍,孙国娟.剖宫产术后缺乳病机探析[J].山西中医,2021,37(7):1-3. [11] 叶璐,高小雅,吴昆仑,等.中医体质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恢复情况评估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8,33(12):2458-2461. [12] 蒋甘,张玉梅,章恒端,等.健脾疏肝通乳方联合阶段性药膳食疗在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23,26(12):480-486. [13] 覃彩芳. 通乳丹穴位透药治疗剖宫产后缺乳(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21. [14] 吕一男,兰艳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135-137. [15] 李淑女. 针药结合按摩手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1):118-120. [16] 黄宏伟. 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8):52-53. [17] 杨苗苗,尚萌,张红梅.下乳涌泉汤与手指点穴联合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10):2044-2047,2054. [18] 司亚茹,张颖.清热通乳法治疗热毒蕴结型缺乳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6):719-722. [19] 蒋小洁,陈贻豪,宋紫欣,等.艾草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23,36(6):182-188. [20] 黄裕茵,赖正权,蔡雨峰,等.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5):70-74,80. [21] 李兰兰,虎亚光,魏秀娟,等.王不留行催乳作用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21,40(5):398-400. [22] 聂秀明,金芳,史君兰.自拟解郁滋乳方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3,2(7):81-83,86. [23] 杨梅. 催乳汤联合叙事干预在产后缺乳症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22,37(22):4170-4173. [24] 王菊香,马钰雁,刘雪兰.通乳丹加味联合乳腺疏通手法对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泌乳量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7):62-64. [25] 吴娇,仝芳超.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24,47(1):68-75. [26] 白明学. 白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09-610. [27] 黎建云,刘元生.当归造血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7):1089-1091. [28] 李兰兰,虎亚光,魏秀娟,等.王不留行催乳作用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21,40(5):398-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