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战勇,夏鹏飞,屈建平,等. 活源方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胃癌单克隆抗体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22,38(18):2357-2362. [2] 朱春花,吕国强. 益气化瘀解毒法对老年HP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HIF-1α、VEGF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3):573-577. [3] 张轶斐,于淼,杨乔瑞,等. 从伏邪理论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4):562-564,629. [4] 贾庆玲,王煜姣,丛军,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黄连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 山东医药,2022,62(2):18-21. [5] 潘海春,祁大庆,陈琳慧,等. 胃复春胶囊通过STAT3信号通路促进人胃癌细胞凋亡[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3):227-233. [6] 陈春,祁大庆,潘靖文. 基质细胞评分的胃癌临床意义及胃复春胶囊干预机制[J]. 山东科学,2023,36(6):38-47. [7] 孙尧,王艺璇,张洪铭,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四逆胃痛颗粒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 特产研究,2022,44(2):64-70. [8]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2023,43(3):145-175. [9]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10] 贺雨婷,程建林,翁畅. 裘生梁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3):322-325. [11] 高娜,姚涛,赵赟,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 世界中医药,2022,17(4):460-465. [12] 刘远婷,李慧,丁甜甜,等. 加味沙参麦冬汤调节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22,42(7):812-816. [13] 谢东明,黄治胜,罗巧. 丹芪祛瘀止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22,43(4):487-491. [14] 蔡玉丰,李欢,钱正刚,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石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6):564-574. [15] 刘晓萌,杨倩,郎晓猛,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39(3):560-568. [16] 王敬斌,王淑娴,蔡英剑,等. 健脾和胃化浊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氧化应激状况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3,34(9):1229-1232. [17] 孙洁纯,黄胜林,刘婷婷,等. 乌梅丸联合抗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HP感染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HP根除率和IL-1β、IL-6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8):1916-1922. [18] 佘荣荣,郭金伟,葛惠男. 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PTEN及血清IL-6、TNF-α的影响[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7(1):52-57. [19] 李艳,赵婷. 标准四联联合荆花胃康胶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胃泌素17、PG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2):222-225. [20] 周亚丹,张华,刘高仁.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胃肠激素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23,42(7):677-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