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上海)[J]. 胃肠病学,2022,27(4):193-224.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等.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J]. 胃肠病学,2021,26(2):91-111. [3] 李璇,陈婷,李敬华,等. 基于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证据图研究[J]. 中医杂志,2023,64(8):790-798. [4] 李军祥,陈誩,吕宾,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5]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6] 易平钰, 朱方石.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规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 19(36): 3696-3699. [7] 罗凯丽,李慧,滑永志,等. 从湿瘀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1,14(5):939-941. [8] 张伟,田耀洲.田耀洲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英[J].江苏中医药,2012,44(6):13-15. [9] 李梓盟,张佳彦,李菲,等.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1,38(2):74-79. [10] 徐楚楚,苏晓兰,潘雨烟,等.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研究[J]. 北京中医药,2021,40(8):901-906. [11] 张慧兰,郭文晖,王旭,等. 仙鹤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J]. 中草药,2023,54(16):5399-5409. [12] 李江,成虹,高文,等. 不同中药提取物对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现代中医临床,2015,22(2) :21-23,28. [13] 陈思思,吴蓓,谭婷,等. 白及多糖BSP-1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 中草药,2019,50(8):1921-1926. [14] 马家乐,王鑫玉,靳凤玉,等. 沉香提取物保护胆汁酸诱导胃黏膜损伤的药理机制[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1,35(10):793-794. [15] 胡源祥,陈海芳,宋玉鹏,等. 枳实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促进脾虚模型大鼠胃肠运动的机制研究[J]. 中国药房,2017, 28(13): 1747-1750. [16] 杜芳,鱼麦侠,胡博帆,等. 三棱- 莪术药对抗肿瘤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23, 20(2): 39-42. [17] 刘冬梅,陈艳丽,胡冬青,等. 莪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17, 39(4): 58-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