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浦芳,李佩芳,刘睿. 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6):657-660. [2] 顾艳,汤锦丽. 穴位按摩敷贴护理联合抗痉挛手法对中风后偏瘫痉挛肢体状态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9,37(12):196-198. [3] 张慧珍,于柏清,余鸿斌. 穴位敷贴及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6):1212-1214. [4] 贾茹.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医外治杂志,2022,31(2):38-39. [5]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6] 吴素青,丁彬鸿,冒文静. 早期康复联合穴位针灸按摩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感觉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5):2828-2831. [7] 张君宇,韩为,金子开,等.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 康复学报,2022,32(5):401-406,418. [8] 许博文,朱晓晨. 以活血化瘀法分期探讨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辨治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20,15(8):1228-1231. [9] 倪建俐,黄姝,袁晴.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20,41(9):1339-1341. [10] 万梅,魏丹.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3):2044-2047. [11] 白娇,党媛. 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在痰瘀阻络型中风病患者肢体麻木护理中的应用[J]. 贵州医药,2023,47(6):970-971. [12] 陈颖,马欣,毛水先,等. 穴位贴敷治疗中风恢复期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对照试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1):85-87. [13] 王丹,孙磊,王文颖. 牵正散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面瘫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7):42-43. [14] 梅丽霞. 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结合攒竹穴指按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0):1300-1301. [15] 胡思彦,何志芳,黄铝,等.雷火灸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_(12)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103-106. [16] 杨龙飞. 胞磷胆碱联合维生素B1、B6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后上肢痉挛药物经济学研究[J]. 饮食科学,2020,13(2):29-30. [17] 胡乐乐,孙萍,彭俊,等. 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6):83-85. [18] 王哲,刘红英,姜慧强. 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肌痉挛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8):116-119. [19] 粘亮. 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预后效果[J]. 辽宁医学杂志,2021,35(3):40-43. [20] 万翠红,张玲,魏丛孝,等. 康复治疗联合正清风痛宁涌泉穴穴位注射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J]. 江苏医药,2022,48(7):723-725,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