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保健 ›› 2024, Vol. 42 ›› Issue (18): 49-52.
董艳俊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心搏骤停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其心搏骤停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中,共有19例出现心搏骤停,发生率为23.17%(19/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与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室性心动过速、血肌酐(Sc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心包积液(β=1.723,OR=5.600,95%CI=1.777~17.644)、有室性心动过速(β=1.609,OR=5.000,95%CI=1.490~16.777)、高Scr(β=2.318,OR=6.487,95%CI=2.013~20.539)、低LVEF(β=2.159,OR=6.157,95%CI=1.849~14.215)、高NT-proBNP(β=2.689,OR=8.013,95%CI=2.493~26.975)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炎患者容易发生心搏骤停,而有心包积液、有室性心动过速、高Scr、低LVEF、高NT-proBNP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心搏骤停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