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婉,周玉娥,刘天云,等.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5):143-146. [2] 周颖,杨剑敏,黄洁,等.hs-CRP、WBC、PCT及T细胞免疫指标在不同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0):1701-1705. [3] 宋红美,曹学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时的水平观察与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2):114,125. [4] 李健雄,梁焕林,黄彦颀.WBC、CRP和PCT联合检测在病理性黄疸患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9,30(4):48-50. [5] 丁小燕,田鹏,白静.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应用丙种球蛋白的适宜胆红素水平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21,27(4):28-30. [6] 汤明胜,雷华涛.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腹腔镜术后康复疗效及血清CRP、PCT、SAA、CA19-9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4):399-403.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8] 罗红,王俐,李毓林.CRP、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黄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7):1231-1234. [9] 张梅花,于海丽,苏艾云,等.血清PCT与hs-CRP对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联合诊断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7):1099-1101. [10] 毛娟娟,胡芳,刘萌萌,等.PCT、CRP在新生儿ABO 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2,41(5):474-476,495. [11] 蔡婷婷,江小龙,朱良梅.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超敏C反应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4):132-133. [12] 李素仙,李素萍,司亚丽.网织红细胞及血清总胆红素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05-3708. [13] 黄剑萍,叶晖勇.胆红素、血红蛋白、肝酶、心肌酶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0):1756-1757. [14] 刘利祥,张强,周中干,等.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指标在黄疸新生儿中的表达及与胆红素水平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1):4961-4963. [15] 贾南,贾毅,何薇,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原菌分布特征、耐药性分析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检测[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9):1088-1090,1095. [16] 李团,周玉娥,马丽,等.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检测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1):80-84. [17] 田爱存,尹彦姝,宋存红,等.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对病理性黄疸患儿感染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9):174-175. [18] 张杰,郑素军.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6):1423-1427 [19] 陈爱萍,李志飞.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6):1587-1589. [20] 朱娟,徐乐,姜忠莉.血清学指标联合预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短期预后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1,15(6):433-438. [21] 尤登攀. 新生儿黄疸检测血清白蛋白及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生,2017,45(12):106-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