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养生保健》官方网站!

中华养生保健 ›› 2024, Vol. 42 ›› Issue (14): 70-73.

• 文献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荆芩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张爽, 李霞, 张洪卫, 成洁, 郭媛媛, 廖承成*   

  1.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 昆明,650500
  • 出版日期:2024-07-16 发布日期:2024-07-08
  • 通讯作者: *廖承成,E-mail:liaochengcheng@163.com。
  • 作者简介:张爽(1995—),女,汉族,籍贯:云南省曲靖市,硕士研究生在读,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西结合外科皮肤病防治。
  • 基金资助: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2024Y400)

  • Online:2024-07-16 Published:2024-07-08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荆芩汤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可能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运用TCMSP、TCMIP数据库获取荆芥、黄芩、紫草、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的药物成分并预测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 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作韦恩图得到二者的交集靶点,利用 STRING 数据库与 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 David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 AutoDock vina 对药物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利用 PyMOL软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 共收集到药物有效成分76种,药物靶点1 182个,疾病靶点1 352个,药物与疾病相关的交集靶点98个,在设定条件下得到GO-BP结果404条,GO-CC结果49条,GO-MF结果91条,KEGG通路150条,利用槲皮素、木樨草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芍药苷、山奈酚与关键成分TNF、IL6进行分子对接,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荆芩汤治疗AD机制复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作用于AD治疗。

关键词: 荆芩汤,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