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波,杨志敏,康子婧,等.子宫颈脱落细胞块及p16/Ki-67双染在ASC-US和LSIL分流中的应用进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3,30(2):194-197. [2] 薛桐,陈奎生,韦娜,等.TCT联合p16/Ki-67双染、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8(3):391-394. [3] 戈文舜,张鹏,鲁波,等.子宫颈胃型腺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4):486-489. [4] 冯慧敏,张海凤,孙永红,等.HPV E6/E7mRNA原位杂交技术在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腺癌中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2):154-157. [5] 程春,杨玉.P16/Ki-67双染联合密封蛋白4检测对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效能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5):74-78. [6] 张宁娟,陈慧英,周军龙.P16/Ki-67细胞化学双染、HR-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2):90-92. [7] 东静静,王文立,杜晓静,等.阴道镜下p16/细胞增殖核抗原双染、人乳头瘤病毒L1衣壳蛋白半定量PU值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演化关系及对高级别病变的评估价值[J].中国性科学,2023,32(3):83-87. [8] 王玄,孙莹莹,朱博,等.非HPV相关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3):425-435. [9] 付溪娜,金影.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23,58(6):608-612. [10] 祁昔琴,刘婷婷,朱伦.宫颈脱落细胞p16/Ki-67双染联合DNA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22,35(2):172-176. [11] 徐海沧,胡沙沙,耿守孟,等.p16/Ki-67双染在宫颈癌筛查分流中的应用价值[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29(7):614-619. [12] 高丽丽,李青.p16/Ki-67手工染色与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染色效果对比[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38(1):113-114. [13] 孙笑非,顾依群,王爱春,等.细胞块p16/Ki-67双染对子宫颈炎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22,16(6):418-425. [14] 庞春光,邓伟,黄仁鹏.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原位腺癌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6):1065-1068. [15] 刘丹阳,朱兴华,卫颖泽.NRF2联合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8):1847-1854. [16] 崔焱,张瑜英,潘琳.宫颈疾病患者p16/Ki-67表达状况及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4):494-496,500. [17] 赵连花,马强,付萍,等.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临床病理学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51(2):135-137. [18] 吴艳,王瑾,解浩然,等.高危型HPV分型、TCT、P16/Ki-67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12):2875-2879. [19] 周冬梅,林丽燕,陈雪燕,等.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38(1):36-39,45. [20] 常丽珍,王文娟,陈香菊,等.宫颈液基薄层细胞p16/ki-67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7):1997-2001,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