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学勤. 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51. [2] 赵丰. 草木染的起源[J].丝绸,1984,(3):56. [3] 危丽娟. 《說文解字》顏色詞疏解[D].青海:青海师范大学,2019:23 [4] 刘一萍,卢明,吴大洋.植物靛蓝染色历史及其发展[J].丝绸,2014,(11):68. [5] 郑巨欣. 古典世界的“三蓝”与古籍中的蓝草补正[J].装饰,2022,(346):60. [6] 唐.苏敬等.《新修本草》[M].尚志均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85. [7] 李雪艳.尊卑贵贱,望而知之——明代草木染色与等级制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3):59. [8] 金成嬉. 染作江南春水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82-93. [9] 冯林敏.“蓝染”与中药的关系[OL].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2020-12-31.https://bowuguan.bucm.edu.cn/kpzl/zyyzs/66237.htm. [10] 杨德全. 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1-83. [11] 贾呐. 植物染料的红、黄色素提取及应用前景初探[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4. [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第四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49. [13] 桑丽娜. 黄蘖染纸防蠹研究与实践[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0. [14] 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5. [15] 刘沙颖. 草木染艺术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23. [16] 郭丹华,姚燊豪,梅祎芸,等.《本草纲目》中动植物染料名实考释[J].自然博物,2021,6(00):17-24. [17] 王雪梅,祁成龙.天然染料姜黄应用于几种常见纤维染色的研究[J].染整技术,2013,35(4):27. [18] 郎青. 草木染红及文化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19. [19] 翁倩倩,赵佳琛,金艳等.经典名方中红花的本草考证[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2):237. [20] 孙云嵩. 茜草——红色的植物染料[J].丝绸,2001,(11):20. [21] 李祥芹. 古代红色丝绸植物染色—苏木染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10. [22] 朱利霞. 中药天然染料的开发和应用初步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