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晓玲.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4):88-90. [2] 郑刘霞,胡胜,孙启凡,等.基于微生物标记物鉴别唾液、阴道分泌物的多重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体系构建[J].中国法医学杂志,2023,38(1):5-11,17. [3] 韩布威,刘洋,何慧,等.阴道微生物群和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3):49-52.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3-6. [5] 岳庆阳.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91-93. [6] 刘慧英. 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妇科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验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83-85. [7] 郑利原.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8):180-181. [8] 匡莹莹. 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验的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5):187-188. [9] 胡春丽.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情况的检验效果比较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56-457. [10] 刘化勇,刘学军,高永丽,等.阴道微生物菌群及宫颈局部免疫功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21,16(7):805-808,813. [11] 舒思楠,叶红,刘程程,等.阴道和宫腔微生物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13):1747-1751. [12] 任智慧.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情况的检验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8):203-205. [13] 康玲燕. 不同微生物测定方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感染检验的效果比较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3):108-109,98. [14] 陈淼,邬硕平,江唯波,等.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9):3663-3665. [15] 赵静.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的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5):91-92. [16] 朱小燕.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比较[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3,10(1):96-98. [17] 杨依迪,张明海,周诚斌,等.细菌性阴道病与阴道微生物群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6):719-724,730. [18] 张姁婷,刘毅,高晶.细菌性阴道病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2):244-248. [19] 周祖怡. 阴道微生态失调女性生殖道菌群特征研究及阴道细菌分离培养[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20. [20] 刘胡林,徐兴然,凌开建,等.阴道微生物组:种群特征与疾病干预治疗[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801-3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