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养生保健》官方网站!

中华养生保健 ›› 2023, Vol. 41 ›› Issue (8): 57-60.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马新军1, 梁文慧2   

  1. 1.聊城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山东 聊城,252000;
    2.聊城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山东 聊城,252000
  • 出版日期:2023-04-16 发布日期:2023-04-11
  • 作者简介:马新军(197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聊城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 Online:2023-04-16 Published:2023-04-11

摘要: 眩晕作为后循环缺血过程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症状及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一旦忽视以眩晕为表现的后循环缺血,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时也会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针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概念以及发病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及了解。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国内外文献,就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方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