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波,朱文芳,马春萍,等.甘肃省临夏州某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8):785-787. [2] 孟鑫,芦良花,靳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先兆症状认知程度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1):1748-1751. [3] 王静,周云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护理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2):196-200.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 刘尚军,周祥群.海南南部地区候鸟人群与本地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29(15):98-101. [6] 张胜,孙世坤,袁嘉敏,等.门急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2):2107-2110. [7] 李敏,李锦,崔萍.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3):478-479. [8] 朱言丽.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 368-371. [9] 唐磊,张淑婷.系统化护理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2):2213-2216. [10] 周颖. 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636-639. [11] 兰素萍.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3):123-125. [12] 段晶晶,张蕊,李雯.集束化护理策略联合风险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239-3242. [13] 范羽飞,常芸.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8):1697-1700. [14] 刘和平,杨玄.家属参与式全程化健康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7):597-601. [15] 杨霞,张玉霞,付梅英.心脏康复护理对老年性心衰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10):1649-1651. [16] 董丽丽,郑日华,杨振.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331-334. [17] 席婷,姬学光,孙红梅.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1):162-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