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建梅,胡永强.保乳术后辅以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4):85-87. [2] 牛锐,赵维秋,陈忠,等.有无均整器模式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期加量SWIMRT计划的剂量学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11): 121-122. [3] 熊耀祖,宋亚颀,洪君,等.乳腺癌保乳术后行IMRT和3D-CRT治疗的剂量学参数及靶区适形度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8): 1395-1398. [4] 黄江华,石俊田,吴秀秀,等.早期乳腺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射野边界外放方法的探讨及其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1,28(15):1163-1169. [5] 赵喜,姚炜,刘静.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3D-CRT和IMRT-SIB治疗的近期美容疗效和急性放射性不良反应比较[J].实用肿瘤杂志,2019, 34(4):358-361. [6] 沈洪兵,田金徽,周宝森.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3):161-191. [7] 李晓凡. CT扫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中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4):411-413. [8] 柴林燕,王科峰,张晓智,等.3种不同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20, 44(9):569-574. [9] 陈日新,罗展雄,秦佳宁,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剂量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0,37(8):993-995. [10] 钟胜河,胡洪波,黎建绪.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动态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对比分析[J].广西医学,2020,42(11):1377-1380,1393. [11] 陈樱,黄碧芬,唐锦梅.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射治疗的经济学与生活质量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3):47-49. [12] 岳丹,白燕,李新迪,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与全乳腺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32(8):546-551. [13] 李继斌,孙玉芳,史亚飞.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与否对术后调强放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5):1591-1595. [14] 钟玉芳,钱普东,翟振宇,等.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与固定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分布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20,32(12):835-839. [15] 徐敏,王素贞,王玮,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整合与瘤床后程补量IMRT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0,29(11):948-953. [16] 刘涛,郝大为,拾锦,等.乳腺癌保乳术后行IMRT与VMAT的早期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8):2902-2904,2909. [17] 秦岭,周密旺,张祺.乳腺癌Patey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6):903-905. [18] 肖琪,孟垒,何俊峰,等.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后预后及局部区域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0,27(11):1397-1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