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永宁,唐超.混合式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22,57(5):385-386. [2] 王恒林,李雷,李晓珍,等.“同伴教学法”在科学学位研究生医学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22,31(4):227-231. [3] 胥孜杭,邹纯朴,赵心华,等.构建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内经方向研究生组会教学模式之体悟[J].中医教育,2020,39(6):31-34. [4] 许正浩,王珂儿,周佳,等.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创新”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2):1374-1378. [5] 李伟华,李传云.提升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2):163-165. [6] 周荣易,马丙祥,任献青,等.中医学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4):107-111. [7] 邹旭峰,郁保生,刘娟,等.立足临床基础,培育核心能力——浅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育[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2):85-87. [8] 张伟,林兰婷,陈颖萍.继承传统, 展望未来——关于中医药研究生的特色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2):52-53. [9] 郭杨,潘娅岚,马勇,等.中医院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4):21-23. [10] 郭继民. 书院模式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98-102. [11] 张彬,陈晓梅.研究生实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1):88-89. [12] 张文娴,蒋时红,刘燕,等.基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中医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7):10-12. [13] 李少源,蔡虹,李亮,等.提高中医科学学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3,32(2):50-52. [14] 牛永宁,储利胜.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导师组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6(12):126-127. [15] 宋佳,张园,孙刚.医学研究生实验室教育现状分析和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