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8:113-114 . [2] 王和鸣. 中医骨伤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7:343 . [3] 周淑娟. 中医治疗腰痛理论探讨[J].中医学报,2017,32(08):1463-1465. [4] 李玲,王盛.髋关节损伤与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22,34(5):68-70,74. [5] 王键,张光霁.中医基础理论[M].3版.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18:214 . [6] 吴宏赟. 从《格致余论》看朱丹溪脉诊思想[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112-117. [7] 黄昀,矫玮,朱晓东,等. 久坐腰痛人群核心肌力状态特征及康复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2):218-224. [8] 杨准,吴笛. 疏肝补肾法辨治腰痛[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106-107. [9] 秦涛. 针刺结合手法调整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10] 李峰,董昌武.中医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34-235 . [11] 李勉,陈逸.血府逐瘀汤合真武汤治愈顽固性腰疼之浅谈[J]. 中药与临床,2016,7(3):59-61. [12] 朱近人. 论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6):1461-1463. [13] 杨建宇,孙永章,范竹雯,等.论“阴常不足”和“阳常不足”[J].光明中医,2008,23(12):1896-1897. [14] 秦生发,蒋应时. 朱丹溪痰证理论学术思想辨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77(6):326-328. [15] 罗加林. 朱丹溪治痰思想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5(5):826-827. [16] 焦振廉. 试论朱丹溪对滋阴学说的贡献[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2-3,44. [17] 陈芳,江道斌.李东垣与朱丹溪相火论之比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305-306,331. [18] 王旭凯,罗宗键,王英,等.针刺人中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191-192. [19] 俞丽君,李思康,丁定明. 针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1):9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