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加英,崔文,李亚萍.高校护理生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初探[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24-25. [2] 李海鹏,年莉.《伤寒论》服药方法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13-114. [3] 高建清,张先庚,梁小利,等.中国古代早期护理思想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6):123-124. [4] 张乃丽,何怡,穆兰澄.《伤寒论》中服药护理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5,8(12):1516-1518. [5] 刘童,翟华强,张田,等.《伤寒论》中药药嘱初步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4):744-748. [6] 郭怡鲲,刘兴兴,王振亮.《伤寒杂病论》药后护理[J].河南中医,2018,38(7):990-992. [7] 史连和. 《伤寒论》药后护理法临床意义初探[J].新中医,2013,45(8):214-215. [8] 孙凯丽,胡慧,王凌,等.中医临床护理学发展优势与局限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6):1411-1413. [9] 段岩. 《伤寒论》辨证施护的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7):61-63. [10] 刘静,唐玲,李山,等.从《伤寒论》看中医特色临证护理思维[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0):151-155. [11] 周利峰. 浅析《伤寒论》中的护理思想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5):12-13. [12] 薛武更. 《伤寒论》汗法浅析[J].河南中医,2020,40(7):973-977. [13] 张静远,倪卫东,凌云,等.《伤寒论》量辨思维探赜[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3):245-247. [14] 马雪玲,刘静,琚慧,等.以《伤寒论》为例探索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经典教学的思路[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130-132. [15] 陈洁. 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在中医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18):6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