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养生保健》官方网站!

中华养生保健 ›› 2023, Vol. 41 ›› Issue (22): 144-147.

• 护理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结肠癌术后造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靳海霞   

  1.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营养科,新疆 伊犁,835000
  • 出版日期:2023-11-16 发布日期:2023-11-08
  • 作者简介:靳海霞(1972—),女,汉族,籍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治疗膳食开展,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估与指导,膳食指导与咨询。

  • Online:2023-11-16 Published:2023-11-08

摘要: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结肠癌术后造瘘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1月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收治的92例结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组,每组46例。传统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患者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计数、大肠埃希菌计数)变化情况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 肠内营养组造瘘感染、造瘘坏死、造瘘水肿、造瘘出血、造瘘旁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均高于护理前,且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计数高于护理前,大肠埃希菌计数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肠内营养组双歧杆菌计数相较于传统组更高、大肠埃希菌计数相较于传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肠内营养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传统组,心理功能、共性症状及不良反应、特异模块等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结肠癌术后造瘘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降低造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改善患者肠道菌群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造瘘, 肠道菌群,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结肠癌, 生命质量, 白蛋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