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银霞,蓝远妮.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的影响及护理干预[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6):248-249. [2] 李艳清,刘玉婷,周雪静,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73-175. [3] 陈春英,郭文会,牛燕燕.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 26(4):177-179. [4] 李顺好,王远玲,蓝英华,等.呼吸道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9):139-141. [5] 李艳芳. 细节护理干预策略对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疾病知识认知度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0,41(8):610-611. [6] 刘娟娟,黄珊珊,陈晓庆,等.无创呼吸机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睡眠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0):1772-1773. [7] David G.Sweet, Virgilio C, Gorm G, 等.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5):701-706. [8] 亚太卫生健康协会儿科医学分会,亚太卫生健康协会儿科医学分会重症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世界重症超声联盟中国联盟,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超声诊断与分度专家共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1,28(7):545-551. [9] 梁小琼,曹梅燕,梁丽玲,等.精细化理念下基础护理对持续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2):116-118. [10] 邓红. 集束化护理联合机械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5): 187-188. [11] 郑燕芳,王建英,范沛榕,等.预防性护理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6): 1238-1241. [12] 周晓霞. 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其肺通气时间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58):307-308. [13] 宋艳红,付凯丽,丁正阳,等.合理情绪疗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父母的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9):830-833. [14] 任俊芬,吴振阳,索欣.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干预[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5):1257-1262. [15] 刘进娣,张翠凤,朱跟娣,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CPAP治疗采用整体护理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 756-758. [16] 邵晓琪. 针对性护理在鼻塞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辅助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7):1174-1175. [17] 杨晓慧. 多维护理模式对持续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1):1400-1401. [18] 张茂允,孟祥敏.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0): 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