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爱华.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疗法配合揿针走罐治疗代谢综合征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3):419-421. [2] 王昕,杨志宏,朱晓娜,等.杨志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经验[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4):163-165,169. [3] 赵洪霞,刘迎,刘金凤.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泡足治疗高血压眩晕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2,35(1):138-141. [4] 曾成霞,李英志,李蓉,等.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敷贴在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86-88.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6] 王鸿懿. 2018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8,10(10):20-27. [7] 王艳霞,张艳,柳士博,等. 高血压病眩晕的中医病机及治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5):847-849. [8] 《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摘编之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18-119. [9] 杨敏,金成英.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眩晕辨证施护中的应用研究[J].新中医,2019,51(12):265-267. [10] 陈子博. 分析加味清眩降压汤在改善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和眩晕症状中的作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2):21-23. [11] 肖付娟,石先巧,李复.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眩晕症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1):67-68. [12] 蒋霞. 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在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22,43(7):950-953. [13] 梁艳艳,曹文君,曹丹凤,等.榜样激励结合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522-525. [14] 赵士梅.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高血压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7):155-156. [15] 秦春美,杨永华,黄春艳.降压方穴位贴敷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8,37(3):162-164. [16] 叶桃春,段骄,刘敏超,等.平肝潜阳、益气化痰法治疗高血压病眩晕[J].中医杂志,2018,59(2):163-165. [17] 袁红菊. 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患者眩晕的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86. [18] 李颖,裴雯,陈海燕,等.自拟眩晕2号方联合吴茱萸敷贴治疗阴阳两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20,24(3):579-582. [19] 林洁,陈艳.丹斛通痹汤内服与穴位贴敷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22):181-185. [20] 杨会萍,高亚清.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走罐在高血压性眩晕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8,8(34):364-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