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莉,范玉梅,杨志芹,等.智能化急诊分级分诊系统结合极致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3):28-31. [2] 柏艳,石艺哲,张倩,等.耳穴压豆治疗联合中药热奄包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功能性便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0):113-116. [3] 张睿,高学琴,林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健康评分轨迹特征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7):816-822. [4] 邓锐颖,韦静,祁水林.回忆疗法对老年心肌梗死PCI术后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心脏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2,43(7):800-804. [5] 孟莎莎,王咏梅,童晓珊,等.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规范化胸痛中心护理队伍建设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2,29(3):347-350. [6] 高欢筱,秦海红,尹姣,等.心脏康复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5):193-196. [7] 邓凤连.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护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0):1863-1866. [8] 叶磊,贾峥,陈兰,等.胸痛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2):157-160. [9]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12):710-725. [10] 王纯, 楚艳民, 张亚林,等.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1(5):299-301. [11] 王怡华,张晨,谭丽鑫.综合护理干预在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1):182-185. [12] 贾菲,王方.Ⅰ期心脏康复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10):1868-1870. [13] 施志海. 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3):540-543. [14] 李星,张静.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围术期的护理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500-501. [15] 仲玉芳,甄洁,成红云,等.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67-71. [16] 赵红霞,袁媛,郑鑫,等.“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健康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8):2486-2489. [17] 周苗,郭晓岚.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双心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108-112. [18] 刘玉杰,姜腾飞,邢文瑜,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Ⅰ期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2,37(5):9-12. [19] 唐琪,柏晓玲,楼婷,等.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5):390-393,445. [20] 任鹏娜,张月,丁琳,等.运动恐惧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运动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1):21-24. [21] 吴伟,蒙革,冯海合,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2,44(4):399-402,406. [22] 王子安,刘欣,张茜,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恐动症水平变化轨迹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9):1035-1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