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玲,杜倩宇,王西勇.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bFGF、MMP-9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39-43. [2] 王金娜,齐瑾,张鹍,等.安罗替尼联合替米沙坦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3): 175-177. [3] 王伟,李鹏飞,马鹏飞,等.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远期生存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2,20(2):181-183. [4] 田亚莉,李丽荣,黄贵娥.安罗替尼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11):2627-2630. [5] 许伦,李英,尤玮.GC化疗方案联合安罗替尼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1):51-56. [6]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7):513-521. [7]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12):1063-1077. [8] 李超,李子广.扶肺解毒方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及对TGF-β1和VEGF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7):3046-3049. [9] 王维民,金俊,张云雷,等.“益气健脾方”联合安罗替尼三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1,53(10):27-30. [10] 李春姗,王家晓,石玮,等.埃克替尼与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及对miR-185-5p、miR-204-5p表达水平影响观察[J].中国药师,2020,23(12):2409-2411. [11] 徐珊珊,施朕善,王强强,等.安罗替尼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二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2021,16(6):841-844. [12] 刘丽娅,朱颖,涂长玲,等.安罗替尼对比多西他赛用于一线治疗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1,13(2):177-181. [13] 柯洋,赵玲,闫晓倩,等.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16): 1676-1679. [14] 肖集文.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对比单药多西他赛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临床研究[J].药品评价,2020,17(6):49-50,53. [15] 谢强,朱金秀,臧焕平,等.安罗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野生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临床疗效[J].实用老年医学,2021, 35(1):65-68. [16] 宋云,冷朝辉.安罗替尼靶向治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的影响[J].药品评价,2022,19(2):100-102. [17] 蔡秋玲,冯梓贤.安罗替尼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 28(12):1641-1642. [18] 曹恒,宋学坤,洪永贵.安罗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三线及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6):2791-27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