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红云,张妮.“以人为本”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8,40(17):1976-1979. [2] 何爽. 产后护理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模式对母婴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7):93-95. [3] 罗艳,杨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母婴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6):161-163. [4] 陶明,高静芳.修订焦虑自评量表(SAS-CR)的信度及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5):3. [5] 仇剑崟,王祖承,罗来敏,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19-221. [6] 李水朝,黄琼秀,黄敏清.个体化心理干预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中的作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5):848-849. [7] 程相红,王雪芬,郭宁.社会支持对产褥期初产妇产后抑郁与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8):132-133. [8] 张蓉,余欣梅,王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对康复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2):3324-3326. [9] 陈素英.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睡眠情况及泌乳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2):195-198. [10] 李欢,罗惠文,陈玉燕.产褥期抑郁症与产后家庭功能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19(3):275-277. [11] 谢克彩. 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褥期生理与心理状况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2):198-200. [12] 高倩,徐旭娟,李婷婷,等.“互联网+”产褥期护理随访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9,33(2):340-343. [13] 曹永梅,任晓娟.人性化护理对产妇产后焦虑与抑郁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2):2841-2843. [14] 孙荣霞. 体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前置胎盘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7):115-117. [15] 戴姜,左媛,王献花,等.延伸式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产妇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1):1752-1754,1757. [16] 邓绮雯. 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0):77-79. [17] 黄琦玲. 全程护理告知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507-2509. [18] 艾蔚娟,王水平,杨海花.一对一协同家庭支持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3):201-204. [19] 王玲,王晓亚.健康教育路径对剖宫产产妇认知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2):161-163. [20] 谢丽君,刘文玉,游苑玲.产前集束化健康宣教对高龄产妇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20):2544-2545,2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