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5. [2] 项俊美. 预案管理护理在新生儿窒息的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1):32-34. [3] 罗厚江,汪瑞,陈茹茹,等.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早期乳酸清除率在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9, 17(9):1536-1538. [4] 林苏平. 40%氧浓度对窒息新生儿复苏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5):52-55. [5] 余光琴. 全程系统性急救护理对新生儿窒息急救患儿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7):101-103. [6] 赵玉青,杨红.40%氧浓度复苏对窒息新生儿复苏效果、脑损伤和氧中毒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3):107-109. [7] 张玉侠,邵肖梅,叶鸿瑁.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390-404. [8] 张馨丹,王晓鹏.空气复苏对比氧复苏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及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1):89-91. [9] 师和娣. 不同氧浓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3269-3271. [10] 叶肖容. 高压氧治疗对新生儿窒息预后及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6):82-84. [11] 黄珍珠,孙君璐.苯巴比妥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20,33(5):1044-1046. [12] 黄鑫翰,邬元曦,王丽,等.纳洛酮结合碳酸氢钠在新生儿窒息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252-255. [13] 彭晓菊,瞿尔力,王思思,等.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窒息患者动脉血气及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6): 3842-3844. [14] 刘翼昌,曾宪靖,刘秋英,等.不同起始浓度氧复苏方案抢救足月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7):96-98. [15] 孔琦. 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及脑保护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0-72. [16] 苏娟. 复苏方案中初始氧浓度对足月新生儿窒息急救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10):587-589. [17] 李亚婷,韩雪梅,马楠.不同通气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20,40(17):1329-1332. [18] 齐竞鸿,盛小平,李慧敏.低氧浓度复苏对新生儿窒息Apger评分、血气指标的影响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3):37-38,43. [19] 鲁静,杨淑萍.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应用不同氧浓度的临床效果[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7(1):50-52. [20] 沈菊凤,侯雪芬,刘春霞.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5):1086-1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