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凌玲,邱亚萍,郦兆栋,等. 家属参与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20,49(2):215-218. [2] 朱亚珍,陈琳霞,童伟隆. 以交互式多媒体网络为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缓解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病情及社会功能等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21,28(6):72-73. [3] 王晓静,郭娟娟. 临床护理路径在伴兴奋激越症状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2020,28(1):191-193. [4] 马安安,毕翠云,李蕾.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态度及暴力行为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 3614-3616. [5] 李彩珍,杨青翠,吴小英. 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在精神分裂症病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J]. 全科护理,2021,19(29):4107-4109. [6] 马敬. 实用精神疾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233-235. [7] 庄海英.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9):148-149. [8] 陈蕊,霍保利,徐祥荣. 量化评估分级护理联合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1,19(1):156-159. [9] 罗琳,张金玲,黄洁. 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60-63. [10] 牛艳. 支持性护理联合家属参与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社会功能及照顾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0): 1767-1769. [11] 杨娜,宫晓鸿,章艳.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与病耻抵抗的影响因素及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效果分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6):1282-1285. [12] 冯明媚. 精神康复群组管理模式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8):72-74. [13] 吴雯韬. 时效激励理论联合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远近期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0,42(18):2867-2870. [14] 郑莉军,洪家坤,管玲玲.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门诊护理干预[J]. 贵州医药,2021,45(6):1006-1007. [15] 陈刚,黄杰萍,谭桂燕,等. 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9):80-83. [16] 陈玲,范丽玫,黄春艳,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87-89. [17] 郦丽华,李添红,陈琳霞. "知信行"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9):24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