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华养生保健》官方网站!

中华养生保健 ›› 2025, Vol. 43 ›› Issue (7): 57-60.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椎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蒋恒志, 马志强   

  1. 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 枣庄,277000
  • 出版日期:2025-04-01 发布日期:2025-04-02
  • 作者简介:蒋恒志(1982—)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枣庄市,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脊柱外科疾病。

  • Online:2025-04-01 Published:2025-04-02

摘要: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与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椎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椎型颈椎病患者88例,以计算机生成88个随机数字,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领取对应数字,根据奇偶数分为A组、B组,各44例。A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椎矢状位参数(颈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C2~7Cobb’s)、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优良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B组手术时长较A组长,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01)。术后6个月,两组C2-7Cobb’s角、颈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均高于术前,且B组更高(P<0.001);两组JOA高于术前、VAS低于术前,且B组指标变化更明显(P<0.001);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在治疗CSM患者中均可获取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创伤性较小,可调节颈椎矢状位参数。

关键词: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椎板成形术, 脊椎型颈椎病, 并发症, 颈椎矢状位参数, 颈椎倾斜度

中图分类号: